期刊简介

  本刊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通过工、商、医多层次的沟通,为您提供产、销、用全方位的信息。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出版部门: 《上海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15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663/R

邮发代号: 4-592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9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上海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上海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 国际刊号:1006-1533
  • 国内刊号:31-166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医药杂志2014年第11期文章
  • 去甲基化药物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许多肿瘤的发病都与表观遗传学异常相关。由于可以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在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去甲基化药物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系统肿瘤、特别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本文主要介绍去甲基化药物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旻;王椿 刊期: 2014- 11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性疾病,其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但没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明显诱因或基础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也有了很多新的进展。......

    作者:王伟光;程韵枫 刊期: 2014- 11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策略及治疗新药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病隐匿、治疗难度较大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如何更准确地判断治疗时机以及选择适宜的治疗策略和治疗药物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20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和治疗新药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治疗疗效和患者的预后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者:杜鹃;侯健 刊期: 2014- 11

  • 脱氧核苷酸钠的临床应用

    脱氧核苷酸钠是一种免疫增强剂,由自鱼精蛋白或小牛胸腺中提取的脱氧核糖核酸经酶解制成,含脱氧核糖胞嘧啶核苷酸钠、脱氧核糖腺嘌呤核苷酸钠、脱氧核糖胸腺嘧啶核苷酸钠和脱氧核糖鸟嘌呤核苷酸钠,有片剂和注射剂2种剂型,临床上主要用于肝炎、白细胞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辅助治疗。本文介绍脱氧核苷酸钠的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陈勤奋 刊期: 2014- 11

  • 丹参酮ⅡA磺酸钠降解产物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

    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原料水溶液经加热降解,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关物质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两个HPLC纯度大于95%的组分A(99.0mg)和B(95.0mg)。经MS和NMR结构解析,确证为1-羟基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1,2-脱氢丹参酮ⅡA磺酸钠。本工作为STS原料和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提供有关物质对照品,以保证其质量可控。......

    作者:琚姝;洪勇;黄臻辉 刊期: 2014- 11

  • 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比卡鲁胺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雄激素药物,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就比卡鲁胺单药治疗前列腺癌、联合化疗治疗前列腺癌及联合放疗或去势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作者:杨爱琴;严伟民 刊期: 2014- 11

  • 2014年4月FDA批准新药概况

    2014年4月,FDA批出3个新生物制品和1个新分子实体药品(表1),分别为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Tanzeum(阿必鲁肽)、治疗癌症药物Cyramza(雷莫芦单抗)、治疗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药物Sylvant(司妥昔单抗)和治疗肺癌药品Zykadia(ceritinib)。......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4- 11

  • FDA授予艾伯维Humira孤儿药地位

    艾伯维(AbbVie)5月20日宣布,FDA已授予Humira(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治疗非感染性中、后葡萄膜炎或慢性非感染性前葡萄膜炎的孤儿药地位。......

    作者:生物谷 刊期: 2014- 11

  • 王椿:从医救患者做起

    认识王椿教授是从某健康网站上看到的一位患者发给他的感谢信开始的,这位署名为石冰的患者在信中写到:“老王,我是石冰,移植两年了,现在一切都好,过了年准备找工作找女朋友结婚了。感谢你对我的帮助!”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让人觉得一股暖流沁入心间。在看到了众多“伤医”事件、听到了许多患者对医生的满腹牢骚之后,我们惊喜地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老王”这样亲切的称呼。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重获新生的帅气小伙正......

    作者:肇晖 刊期: 2014- 11